近日,郑州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五科郭国勋主任团队在心脏内超声引导下成功完成一例复杂室性早搏的射频消融手术,这是我院首例腔内超声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手术。
35岁的牛先生是河南开封人,长期在看江苏昆山工作。就在一个月前,他出现了心悸、乏力、头晕症状,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心律失常——频发室性早搏。但是口服药物治疗后症状一直未缓解,后经朋友介绍专程从昆山赶到我院就诊。
入院后,心血管内五科心律失常诊疗组立刻围绕牛先生的疾病进行了专业的检查,动态心电图检查提示:窦性心律,频发室性早搏(24小时总计室早58642次)。
郭国勋主任立即组织心律失常团队对室性早搏的起源部位进行了充分讨论,通过讨论推测:
牛先生的室性早搏极有可能起源于左后乳头肌群,该部位起源的室性早搏消融导管到位极其困难,消融成功率极低,属于室性早搏消融难度最大的一种类型。
虽然难度很大,但郭国勋主任团队决定全力以赴给患者一个满意的结果。
根据国家级心脏中心的临床经验,该部位起源的室性早搏要想取得较高的手术成功率需要借助心脏内超声导管的引导,郭国勋主任决定对牛先生进行腔内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手术。
消毒、铺巾、穿刺、建模……
手术流程按照原定计划在顺利的进行着。
术中对心室进行多部位标测,包括左后乳头肌群根部及体部在内的标测,均未能标测到理想靶点,根据经验在心脏左后室间隔及左后乳头肌根部标测到了的相对提前的几个靶点行常规消融,1秒、2秒、3秒,直到持续消融十几秒,室早仍然存在。
反复标测、多次讨论,逐一尝试消融,电生理检测仪屏幕上的室性早搏依然未减少。
时间在一分一秒的流逝着,这个早搏点它到底藏在哪儿?该怎么把它消融掉?
患者的手术难度要远远大于预期的难度。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在疑云弥漫在团队每位成员心头的时候,在左后乳头肌后柱顶部与腱索连接处标测到明显提前的乳头肌丛状点位,当机立断,手术团队立即在对该靶点进行试消融,3秒后室性早搏消失,持续消融180秒,监护显示室性早搏完全消失,终于成功了,尽管汗水早已浸透每位手术医生的洗手衣,但大家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开心的笑容!
牛先生术后24小时已正常下床活动,术后第2天复查动态心电图提示室性早搏完全消失,术后第3天康复出院。
室性早搏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频发室性早搏是心源性猝死及心功能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
室性早搏较少的情况下一般建议口服药物治疗,但如果24小时室性早搏超过10000次药物治疗效果往往较差,大多数需要行射频消融手术进行根治,尤其起源于心室流出道的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手术根治率极高。
该患者早搏起源于乳突肌顶部腱索附着处,该部位导管操作难度较大,在无心脏内超声导管指导下很难完成消融手术。该手术的成功预示着我院心血管内五科心律失常团队在抗心律失常治疗方面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心血管内五科 衡紫微
地址:郑州市黄河路33号(黄河路与文化路交叉口) 电话总机:961982 / 0371-67077777? ? ? 急诊:0371-67077577? ? ?门诊:0371-67078350? ? 发热门诊:0371-67077859
Copyright ? 郑州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卫网审[2010]第0020号 ICP备案号:豫ICP备20024137号